從公元前21世紀在陜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國、西周王朝3個歷史發展階段。 周族是龍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涇河、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的以善于農耕而聞名。考古學上把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稱為先周文化。這里陳列的先周文化遺存主要出土于武功縣和長武縣。
 |
陶水道 |
公元前16世紀為了躲避一些游牧部族的侵擾周族遷移到今扶風、岐山縣一帶建立都城設立官制并得到商王朝的承認封為“方國”周方國都城即著名的周原。這里展出近年來在周原考古出土的各種建筑遺存如空心磚、板瓦、筒瓦、瓦當陶水道等。
公元前11世紀商王朝滅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建都豐、鎬。豐京、鎬京隔灃河相望豐鎬就是古都西安建城的開始。
西周是我國青銅時代繁榮興盛的頂峰。陜西迄今發現的西周青銅器達3000余件僅陜西歷史博物館就收藏有2000多件。在此展出的有禮樂器、生產、生活用具也有實戰兵器。
這些是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樂器。由幾個或數十個大小不等音階不同的鐘依此編排成組懸掛在架子上演奏時通常小鐘是以木槌或金屬錘敲擊大鐘則以木棒或金屬棒敲擊。編鐘不但能演奏古曲還能敲奏出現代一些民歌小調和簡單的樂曲。
青銅器也是奴隸社會的禮制即權力與等級的象征。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種炊具用來烹煮肉類。銅鼎是由原始社會的陶鼎演變而來的。
夏、商、周三代銅鼎作為禮器在奴隸主貴族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時使用。傳說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為政權的象征。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的叫“定鼎”。西周等級制度森嚴鼎在當時有標志身份的特殊意義。西周的青銅器造型莊重紋飾精美。有些器物上還鑄有文字叫“銘文”多的竟達500余字是研究西周歷史的珍貴資料。
青銅器紋飾是研究青銅器材藝術的重要內容。青銅器紋飾有兩大類:動物紋和幾何紋。二者均神秘怪誕很難看懂。這是因為制作者本意是用這些青銅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說明其構思的巧妙和成功。
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頻繁當時用這種“貝”作為貿易的媒介。
貝幣是我國最早的實物貨幣所以許多具有價值意義的漢字都用“貝”字作偏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