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平王。鑒于鎬京殘破又處于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衛護下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王朝。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一百四十多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晉、楚、秦、魯、宋、鄭、衛、陳、蔡、吳及越等國。
戰國是秦統一前的七雄征戰時期也是一個大混亂時期。戰國時期七國僅是勢力較大的七個國家其他還有周、魯、衛、鄭等小國以及北方的匈奴、東胡、南面的百越、西南的巴蜀等這些小國逐漸被七國吞并。
戰國分為三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前338年商鞅被殺是第一時期這時期各種變法活動很多各國都想通過改革走向強盛著名的如秦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魏國的李悝變法這一時期局勢相對穩定。
前338年到前288年齊秦相約共同稱帝和前284年六國合縱攻齊是第二時期各國軍備競賽加劇戰爭頻繁大國兼并小國最后形成了七雄前288年秦和齊分別稱西帝和東帝斗爭更趨激烈。
前284年到前221年秦終于滅掉六國完成了大統一。
秦人原是活動在今甘肅天水一帶的部族。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被周平王封為諸侯在今陜西風翔縣建立雍城作為都城。這里展出的文物多出土于秦雍城遺址。
 |
 |
左圖為春秋銅削 右圖為戰國銅鎬 |
前圖秦代鐵鏟 后圖為戰國鐵鏵頭 | 秦國的社會經濟以農業為主這些出土的大量鐵農具說明鐵器在當時已經取代了青銅器被廣泛使用。
雍城的宮殿、宗廟規模相當龐大。這些是金缸是用于連接房屋木構架的建筑構件。金缸未發現前學者們曾設想我國早期木構架接點的加固從開始的捆扎構造到后來的榫卯連接之間必然采用金屬加固這一發現證實了過去的設想。
秦國前朝的國君陵也集中在雍城共發現了13座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是我國目前發掘最大的一座陵墓。墓深24米面積 5334平方米有166人殉葬。考古學家推斷墓主可能是秦景公。盡管這座陵墓曾多次被盜仍出土各種文物3500多件。
公元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秦始皇繼位后在10年時間內先后吞并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秦都咸陽的宮殿規模空前。考古工作者在咸陽發掘了一號和三號宮殿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物。三號宮殿遺址發現的壁畫殘塊是我國已知最早的壁畫實物。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采取了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對促進我國封建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以貨幣為例秦統一以前貨幣的形式、大小、輕重以及計算單位都紛雜不一給人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秦始皇執政后命令全國通行圓形方孔錢。以后歷代的銅錢都仿照秦朝的式樣一直到清末沿襲了2000多年。
秦始皇陵及其兵馬俑坑中發現的各式兵器、兵馬俑、巨型瓦當及銅車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所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