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重陽節世界華僑華人龍舟賽在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巔軒轅黃帝陵前舉行了5000余人參加的鉆木取火儀式。事后很多地方青少年來信來訪說他們仿照這一辦法用木柴怎么也鉆不出火來奧妙究竟在那里呢? 大約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氏時代人類還處于蒙昧階段燧人氏偶然發現啄木鳥用尖長的嘴在樹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蟲子吃由於蟲鉆得深啄木鳥嘴巴夠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鉆不料卻鉆出濃煙火種。燧人氏受到這個啟發后人類鉆木取火就從此開始了。 可是不是所有的木頭(木柴)都能鉆出火種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木柴要選擇品種還要隨著季節變換而變換木柴品種才能鉆出火種。如果隨便撿一根木柴去鉆那是鉆不出火種的。軒轅黃帝時期各地都設有專門管理鉆火的官員。他們負責常年選用能鉆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鉆木取火必須選用干榆木、干柳木;夏天必須選用干棗木、杏木、桑木;秋季選用柞木、樽木;冬天選用干槐木、檀木。這些木柴都能鉆出火種來。古人把這種取火方法叫“燧”。 黃帝以后到西周時期人類就掌握了人工制火技術。人們用銅制作成圓形鏡中間制成凹形取火時對著太陽物體立即燃燒。古人把這叫“陽燧”取火。這已經從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證實現代人根據古人取火原理除過用凹凸鏡取火外;冰塊也能取火。我國40年前曾有一批勘探隊員困在遙遠的冰天雪地里無火燒水作飯勘探隊員們急中生智取來大冰塊經過打磨制成一個圓形凹凸狀的“冰鏡”對著太陽照樣取來了火種使勘探隊化險為夷。隨著時代發展人類又發明了“擊石取火”。人人都可能隨身攜帶這就是鄉間農民常用的“火鏈”。盡管今天人類發展到電子時代“火鏈”仍然沒有被淘汰。因為它不用火石不用汽油把舊棉絮用草汁一染撿一塊花崗巖石墊上染過的舊棉絮用月牙鐵條一擊火星就燃著了棉絮。隨用隨擊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現代人使用打火機優越得多;疰溤谖覈赜昧1500多年至今偏辟山區農民仍然沒有拋棄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