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縣城北面一座大山拔地而起橫亙東西名叫橋山。山上密水滴流濃蔭覆郁風景極其優美。山的頂部有一座雄偉莊嚴的陵墓它就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衣冠冢。陵墓的前面立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刻著“橋山龍馭”四個大字。
橋山龍馭”是什么意思呢?這里面有個故事。
黃帝在位的時候曾經領導炎黃部落聯盟打敗了九黎族的侵擾擒殺了九黎族的頭子蚩尤。 他在一百一十歲那年為了紀念歷次戰爭中取得的勝利在今天的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面的荊山鑄了一只銅鼎。這只鼎高三丈有余鼎面還飾有饕餮紋。饕餮紋就是蚩尤的形象很象惡獸。
鼎鑄成那天黃帝正在和千千萬萬臣民參觀。突然天上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飛來了一只金色的巨龍。龍將長長的胡子垂在地面把頭擱在鼎口身子留在空中對黃帝說: “現在請你升天。”
黃帝抓住龍的胡子攀上龍頭騎在了龍脖子上。黃帝的妻子嫘祖妃子嫫母和臣子們也跟著往上攀一共攀上去了七十多人。接著更多的臣民也抓住龍的胡子攀。龍胡子承受不住這樣大的拉力 “嘎叭”一聲斷了。
龍舞動四肢徐徐上升。
臣民們都舍不得讓黃帝走。有一個大力土拿起一張硬弓朝龍狠狠射了一箭。龍負了重傷但是沒有下落馱著黃帝等人向西飛去。
黃帝在五彩云堆里向地下的臣民們依依不舍地招手告別。
漸漸地黃帝消失在遙遠的西方天際里。
臣民們望著天際嚎啕大哭。
那個大力士拿著弓哭道: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弓啊弓你為什么沒有把龍射死使黃帝繼續留在人間呢?”后來人們把這張弓叫“烏號弓”。 “烏”就是“嗚呼”“號”就是“哭號”。后世的人們有時也把質量特別好的弓叫“烏號弓”。
臣民們再也不忍心看見掉在地上的龍的胡子。就挖了個坑把它埋了起來。不久那兒長出一種草 葉子又細又長活象龍的胡子人們叫它“龍須草”。
再說龍離開荊山后繼續穿云破霧向西飛行。由于負了重傷路過橋山時下來休息。當地的老百姓也舍不得讓黃帝走。當龍再次起飛時他們抓住了黃帝的左腳。結果把黃帝的鞋拖了下來。黃帝的身子被扯得一歪又將右邊腰間的寶劍晃了下來。
相傳埋在黃帝陵里的就是黃帝的那只鞋與寶劍。
這個故事就是“橋山龍馭”四字的涵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