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宮遺址現存的另一件大型石刻是石鼓。這個石鼓高五尺余,形狀象腰鼓。傳說石鼓原來在湖北省棗陽縣,東漢光武帝劉秀把它擔到了甘泉宮。劉秀小的時候死了父親,寄養在叔父家中,叔父家門前有兩個石鼓,劉秀和他的小朋友們經常圍著石鼓玩耍。有一天,他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打賭,誰能把石鼓敲響,就推誰為王。小朋友個人都沒有敲響,劉秀一敲"咚!咚!咚!"鼓聲如雷,逗得大伙哈哈大笑,異口同聲喊起來了:"劉秀為王!劉秀為王!"這石鼓的聲音非同一般,轟隆聲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對劉秀講:"你把石鼓敲響了,將來可以稱王。但是,必須把石鼓擔到云陽縣甘泉宮,那里自古以來就是皇帝祭天的地墳,風脈最,景色好,把甘泉宮的風脈壓不住,你的江山也坐不穩當。"說完,玉帝不見的。劉秀急忙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 喊聲把自己驚醒了,原來他是躺在石鼓旁邊做了一個夢。 劉秀長在后,身高七尺,濃眉大眼,力氣過人,性格粗獷。王莽末年,劉秀同他的哥哥劉演起兵打敗了王莽,當了皇帝。他沒有忘記玉帝給他托的夢,毅然把石鼓擔往甘泉宮,一路上累得他渾身是汗受盡勞累。到了甘泉宮門口,他喘了口氣,后邊的石鼓掉在禮泉縣趙鎮,就是今天的石鼓趙村。劉秀一生氣,把扁擔向東一撇,摔在東山上,就是今縣東的扁擔山。劉秀把石鼓淌有全部放在甘泉宮,他心里明白把風脈沒有壓住,在長安的江山坐不穩,就把國都遷到了河南洛陽。
劉秀擔石鼓的故事,只是個傳說。至于他當皇帝的功績、江山浮沉的經過,均有歷史記載,后人也有評說。 , |